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

很多朋友因知我喜愛禪修, 遂把一行禪師近日香港之行的各項消息傳來給我. 十分感謝。

讀了以下有關他的兩篇報導及因本身對正念禪修有深入了解, 希望法師能注意到他自己在弘法時也要留意下節儉環保及要做到實而不華, 使人領略禪修是講求內在, 不要講究外在牌場及無謂的花費。

請留意兩文章的紅字句子, 他一方面叫人不要胡亂消費, 另一方面帶幾十個弟子從法國來香港講一些半小時可把重點講完的"正念禪修法"。信眾的捐獻用了大部份在飛機票及他們的多天食宿處, 他與他所創立的梅村組織是否在胡亂消費呢?

********************************************
幸福摩天輪——一行禪師的幸福論

.....人類為了生活,不斷蠶食我們的明天、地球的資源、我們最愛的人。他提出了正念消費(mindful consumption),不殺生、不胡亂消費、污染地球。......

全文:

一行禪師高徒提示 注意眼神勿做低頭族

修佛亦可入世,像一行禪師。禪師近日訪港,九十餘弟子隨行其中負責香港禪修工作的法欽法師表示,港人生活急速,物質主義盛行,參與禪修的港人,部份精神健康欠佳。........

全文: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人生不外乎的三件事

今天同事 Jacky 傳來以下"人生不外乎的三件事" 的文章電郵, 以下是我禪修人的看法:

佛陀的教導更徹底, 他的哲學是 "人生不外乎冇件事"! 他點出"無我" 的哲學, 因為有我, 所以每人有每人眼中的世界。如大家都進入無我, 這個世界只有各事物元素自然運作, 沒有所謂"自己的事、別人的 事、老天的事"。

哈哈哈......
殘積
**********************************
On 20/5/2013 14:43, Jacky wrote:
人生不外乎 是以下三件事:處理自己的事,處理別人的事,以及擔心老天的事。

  你想 想:你的人生是不是都不外乎是以上三件事?

  這三件 事中,只有自己的事,我可以控制;別的,其實我都控制不了。

  別人怎 樣決定?別人怎樣看你?別人怎樣說你?別人怎樣對待你……你控制得了嗎?

  老天的 事,譬如說生老病死、下雨不下雨、春去秋來……我們又控制得了嗎?

  這樣說 來,人可以控制的,就只有自己的事。

  別人 的,你管不了,哪怕他是你的兒子、夥計、老闆、男朋友、女朋友……甚麼你都管不了!

  於是, 我建議大家要過得輕鬆一點、快樂一點,就最好只管自己的事。

  別人的 事、老天的事,你都別要去管。因為你管不到,也不到你管。

  我又 想:我的不快樂、我的焦慮,其實來自自己的佔很小部分,大部分都是來自別人的。

  因為我 控制不了,但我又要去控制,所以我就焦慮了。

  說回 頭,是不是很笨?

  小時候 聽老師說,盡了力就算了。我總是認為這句話很不積極,太容易放過自己。現在人大了才明白它的真義——
盡了力,但 結果都不是我想要的那個,不算我又可以怎樣?

  別老是 跟自己過不去,你會真的過不去。

  好好過 日子吧!

似是而非的邏輯


呢位陳莊勤以下篇文章講得洋洋大觀, 話香港很多刁民。

其實中國大陸的同胞各為自己, 風吹草動就聽謠言搶購呢樣那樣, 對政府更是不滿, 不敢有較激的反政府行動皆因沒有言論結集等自由而已, 其實新聞裡也時見各地的小型示威。

中國人以上的性格表現其實背後有其深層原因, 陳莊勤未必知。那就是對政府的不信任, 於是國民唯有自求多福, 自己搏老命維護自己的權利及利益, 遂出現以上的現象。

試問千百年來我中國有出現過多少個被人民信任、愛戴的王朝或政府呢?

殘積

***********************************

陳莊勤﹕投機政客——錯的永遠是別人,對的永遠是你們

明報 – 2012年7月28日星期六

【明報專訊】“所謂刁民是社會上不對自己無理行為反思的一群。問題是:我們的政客怎麼了?看他們對官員及公營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謾罵的嘴臉,我在想,他們與刁民有什麼分別?”
英國BBC的Knowledge頻道最近因倫敦奧運而播放很多介紹倫敦的Series。6月時有一套 3集介紹倫敦地鐵的Series。當中介紹到倫敦地鐵為了乘客及員工的安全,因而很小的事故也會全線停駛。例如6月份有一集介紹晚上繁忙時間一個女人在倫 敦唐人街的Leicester Square站被狂徒刺了一刀,坐在月台上等待施救,整條地鐵線便停了一個多小時,沿線很多車站為控制人流,不容許乘客入站,地鐵公司不宣布是什麼事,乘 客也習以為常,沒有怨言。
「我不是在這裏給你責罵的」
10號風球第二天在家看電視,BBC Knowledge頻道又是介紹倫敦地鐵,說自從引入了新的列車後,車門感應度很高,只要是乘客背包的帶夾在門中整列車便不能開離車站,要待車長下車查 究。那集介紹的Tottenham Court站乘客背包帶夾在門中的事故結果使列車停了10多20分鐘,停在沿線的其他車站的列車也不能動。當進入車站聚集的人愈來愈多,為了安全,控制室 便指示月台員工關上車站閘門,不讓更多的乘客進入車站。
片中沿線Waterloo站的員工關閘時,有不能進入的乘客責罵他,那關閘的地鐵員工對罵他的人說:「我不是在這裏給你責罵的,我在這有工作要做。」
我立刻想起同一天的新聞。港鐵因大埔大樹倒塌壓住電纜停駛,10號風球下滯留車站的乘客斯文的埋怨、粗暴的指摘站內的港鐵員工幫不了他們回家,惡形惡相的逼到車站的員工為他們付的士車資。一眾投機的議員政客和嘩眾取寵的媒體還不斷嚷着要港鐵道歉。
這究竟是怎麼樣的社會?
我們這究竟是怎麼樣的社會?我們這些究竟是什麼樣的市民?
10號風球、大樹壓電纜,是誰的錯?議員媒體為什麼非要港鐵道歉不可?颳颱風、大樹倒塌也是港鐵必須道歉的錯?是非顛倒如此,我們還有民智嗎? 更離譜的是鄭家富議員,他自己也覺得港鐵為靠惡霸道的滯留乘客付的士車費不對,但卻說港鐵有責任有車隊接載10號8號風球下滯留的乘客。我想問問鄭議員, 若真的有港鐵車隊,港鐵車隊員工真的10號8號風球下開車,港鐵車隊司機的安全,誰去負責?若港鐵車隊真的8號風球下開車接送滯留乘客,鄭議員到時又會不 會又指摘港鐵不顧員工安全,要車隊員工8號風球下開車?
議員媒體指摘港鐵大樹壓電纜便即時停車,沒有及早宣布。我又不明白,若不即時停車,列車繼續行駛,這些議員政客和媒體又會怎樣說?說港鐵罔顧人 命安全、電纜被壓也照開車?這些政客、媒體評論員,廣東俗語說:「係又鬧,唔係又鬧。神又係你哋,鬼又係你哋。」錯的永遠是別人,對的永遠是你們。
「係又鬧,唔係又鬧」
這些為了選票便不問對錯包庇縱容和助長刁民之風的議員政客,在過去十多年來着重的是近乎不負責任地不斷鼓吹無限伸展個人的權利而絕少提公民應付 的責任和應有的包容。因而這些年來,香港社會慢慢地喪失了我們過去所擁有的包容和理解、反躬和自省的習慣和能力。代之的是這股由刁民、投機政客與嘩眾取寵 的媒體合奏出來的歪風。
10號風球第二天早上改為8號風球,天文台早上8點前已經說早上10時前會改掛3號風球,結果9時58分改掛3號風球。接着的一天,一位母親打 電話到電台,說她女兒工作那家在銅鑼灣的百貨公司不近人情,要風球改掛3號後一個半小時回到公司上班;結果,這位母親說,她代她的女兒向公司告假。電台的 主持人當然又是幫口指摘百貨公司是無良僱主。
同一天的早上,我的一位住在海怡半島的朋友說,電台早上8時前說天文台會在10時前改掛3號風球,9點還未到、8號風球未下,一些快餐店工作年紀較大的嬸嬸伯伯,已經在巴士站等快要復開的巴士上班了。
懷緬我們那美好的過去
那是對工作和對自己做人態度的問題。從這些8號風球下風雨中等巴士的嬸嬸伯伯中我無奈地懷緬我們那美好的過去,而很清楚知道每天面對更多的是那 百貨公司員工的母親、那附和她的電台主持人,和那些什麼事情都罵的政客。這便是香港這種刁民政治,他們的特點是他們永不問自己應負的責任,只是永遠沒有例 外地埋怨別人的不負責任。
香港怎麼了?為什麼我們有這樣的社會?
非民選的政府、不是由民選政府監管的公營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沒有認受性,只有被指官商勾結的份兒;無論他們做什麼,對也好、錯也好,只有被罵的份兒。
不民主的社會,造就了不對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民。因為要負責的官員、負責監管公營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的官員不是我們選出來的,那成了刁民撒野的最好藉口。
所謂刁民是社會上不對自己無理行為反思的一群。問題是:我們的政客怎麼了?看他們對官員及公營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謾罵的嘴臉,我在想,他們與刁民有什麼分別?
10號風球下,大圍車站內的港鐵員工面對向他們指摘及惡言相向的一小撮乘客,並沒有如倫敦Waterloo站的倫敦地鐵員工一樣理直氣壯地對滯 留的乘客說:「我不是在這裏給你責罵的,我在這有工作要做。」他們只默默地很負責任地履行他們的職責。滯留在車站內絕大部分的人也一樣,他們理解他們所遇 的困境不是任何人的錯所造成,因而他們也默默地包容。就如8號風球下等巴士復開的嬸嬸伯伯一樣,他們所展示的才是我們希望那寧靜的、自省與包容的香港社 會,而不是那些投機政客和嘩眾取寵的媒體鼓吹的事無大小也吵吵鬧鬧的香港。

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老來從己

以下是老友不知何時傳來的一篇文章, 看後得出以下簡單結論:

中國舊思想"老來從子", 已不合時宜。這個時代身為老人要快樂便要能自己攪掂, "老來從己"才會快樂。

殘積

********************************************
上了年紀的朋友必須看這篇文,看後會知道老人生活怎樣會過得快樂些!


 有趣的 美日養老院 比較.

 
...適當認同自己老化之必要
日本安養院的一位精神科醫師說,隨著身體條件的轉弱,他建議在心理建設上「凡事不要求一百分是健康秘訣!」雖然如此,他也說「零壓力對人也是不好的!」這是兩個極端,沒有壓力的人,也相對失去抗壓的能力,同時,生活的挑戰不夠,樂趣可能就 不足。好如一個在復健中的人,如果失去想站起來的內外壓力,就永遠站不起來。壓力太大對身心固然不好,但如果過著零壓力的生活,可能也會失去對身心的積極 作用。
 
另外,精神科專家也說,退休後能過明朗過生活的人,比較不會得阿滋海默症及憂鬱症,常參加義工活動會有給予及被需要的快樂,擁有年齡相仿的好友,同樣是愉快度老的妙方。如果能擁有一項本業以外的興趣最值得鼓勵,而如能在退休前即開始發掘或培養另一種可以長期把玩的興趣更好,更重要的心態則是「凡事都要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將所有的投入都視為為自己,就會心甘情願而全力以赴,自然不會有「我老了,還這麼累幹嘛?」或者是「做什麼都不行」的沮喪感。  適當的認同自己老化是必要的,「過度要求身心的完美,也是一種病!」譬如接受自己有一點攝護腺問題或糖尿病、走路有點慢,或有一些因為長期養 成的生活習慣病。當然,一定要與醫生保持聯繫,讓疾病隨時控制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如此雖然年紀大也可以「老得很健康,老得很有品質」,而不是放任退化,破 壞臨老的生活品質。
 
很偶然的機會,意外的到日本養老院當了一年義工;更意外的是,又有機會到美國小住半年,也同樣在養老院當了4個月的義工。同樣當養老院的義工,卻是人口1500多萬的大東京地區的養老院,對上人口比基隆暖暖區更少,不到 3萬人的美國小鎮養老院,有很不同的觀察心得。
 
美國的硬體設備比較好,但日本人照顧的體貼, 老人相對受尊重得多。至於我的經驗或感受如何,大概就只有「大開眼界」一詞可以形容吧!因為在日本居住時,是由當養老院義工而認識日本人的活動場所,所以 一到美國時也想循此模式,希望在養老院當義工,深入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當地的朋友一聽,隨即打電話給當地最老資格的養老院的活動組,很快就敲定拜訪日期, 真是太高興了。
 
這也讓我第一次見識到美日文化的差異 
在日本,即使託朋友的朋友推薦,養老院因為相信朋友的背書而相信了我,層層考量過我當義工的誠意,但從我提出想到養老院當義工,到真正成為義工,還是花了整整3個月的時間;美國人則是很爽朗地就接納了我願意奉獻愛心的想法;看來,美國人天真多了,他們願意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接納一位台灣人到這裡當義工,對他們而言也是一個難得的經驗。
還記得拜訪當天,活動組長說當天下午就有手工藝時間,歡迎我來當副手,也實際和老人們聊聊天。摺紙是取悅老人很好 的媒介,特別是美國幾乎沒有摺紙的文化,一隻摺紙小鳥或青蛙,即可贏得老人們讚賞連連,主持的活動組小姐變成了我的學生,成為我的副手。此後的手工藝時 間,即成為我一週一次的主秀時間。
 
陪說話是養老院重點工作 
我的義工工作很簡單,天天固定時間出現在交誼廳,摺紙作品不論是百合花、海狗,小雞或是幾何圖形的星星、方錐體小玩意兒,摺好後都擺在桌上,自然會有老人因好奇靠了過來,看到他們突然變晶亮的眼神,我就會鼓勵他們摸摸或拿起來看看,喜歡就帶回房。老人通常會好奇的看著我摺紙,覺得好像變魔術般的神奇,都開心極了。
 
漸漸的,他們知道有我天天都會來,也喜歡聽他們說自己的故事,就更愛來閒聊了。那些對子女們是老掉牙的事,對我可都是新鮮事,我可是聽得很認真,讓很用力的聽英文,然後再很吃力的說出我的想法。就是如此自然的互動,讓很多人願意在看我摺紙的過程中,一點不設防地緩緩說著他們的故事、人生經驗。
 在日本或美國的養老院,我做的都是相同的義工工作,工作的內容就是陪老人聊天,聽老人說話,回應他們,摺紙只是製造話題,拉進彼此的距離,而確實也有取悅老人的效果。單由這2個養老院,都將長期徵陪說話義工列為徵義工的項目之一,可見他們照顧老人的品質都是不錯的,都注意到陪老人聊天,有時比實際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更重要。只是我的義工角色很討喜,比之本國人義工更吸引老人的注意,日本的老人好奇台灣 人為何來日本當義工;這個美國小鎮對於一個東方來的女子到當地當義工,同樣好奇。連當地電視台及報紙都來採訪,希望以我的義工經驗,能夠號召更多當地人願 意加入義工的行列。為了加速對美國養老院的瞭解,我的義工工作非常忙碌,上下午在不同的養老院當義工,都是以摺紙做為和老人聊天的話題。
4個月的時間,摺紙超過5千張,老人們普遍沒有耐心看從頭到尾的摺紙過程,他們只是好奇最後變成的小玩意兒,所以我總是得在家裡摺成半成品後,帶到現場,加上最後23步驟,馬上變成青蛙或百合花,成品往往可以吸引他們和我聊天,如果吸引力不夠,他們當然會當場走掉。雖然我常常整個晚上都在摺紙,有時有點疲累,但看到老人家們高興或讚嘆的笑容,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在安養院看東西方文化差異 
因為有時間長期與日本及美國老先生老太太接觸,經由閒談及觀察中發現美日養老院的差異,或者說,因為是東西方文化的不同,老人看待養老或過日子的態度也各自不同。如果粗淺的比較我所待過的日本及美國的養老院差異,最鮮明的印象,美國老人比較開朗開心。不論行動方不方便,較容易自得其樂,由對話的內容也不難理解,他們關心自己的生活,勝過品評子女或朋友的一切,比較懂得怎麼過日子而不無聊。
與美國相較,日本的養老院配置照顧老人的服務人員比例較高,照護服務也比較細膩。站在旁觀者的角色,直覺老人生活在日本可以得到的服務比美國好,然而美國老人顯然比日本老人快樂,而且樂觀獨立,懂得享受生活。好比說,問美國老人平常都做些什麼?他們多半回答自己很忙;日本老人則會說自己很無聊。也許好強的美國人說自己很好的狀態,其實一點也不OK,但給人感覺良好,也有助於說服自己真的感覺良好,倒也不失為好的心理建設。 
觀 察美、日兩地老人住的房間,不難發現,美國老人一住進養老院,不過像換了住所,照樣過日子,一副放心過正常生活的模樣,所以房間的擺飾很像個家,有點凌亂 但有生活的感覺;而日本的養老院,老人給人的感覺似乎是住進旅館般,像非常時期而不是日常生活,比較乾淨而顯得拘謹,心情上因不覺是長久居住之地,也看不 出房間主人的個性。
從外觀及穿著看美、日的老人,差異最大,我以為這也代表著生活的心情,並不是說因為上了年紀或生了病,就得放棄原來的一切。第一次進美國養老院即注意到,養老院的美容沙龍都設在交誼廳的最顯眼處,不論年紀,美國人重視門面的程度可見一斑。美容沙龍採預約制,一個接一個,躺在病床上的老太太照樣燙頭髮,吹整得俐落大方,這在日本養老院是很少見的。在我待過的日本養老院,如有老人家預約美容美髮則會有專人來剪,大致是剪成學生頭模樣,更不用說燙頭髮了。美國養老院的活動組,不只照顧髮型,還設有專人免費為老人擦指甲油,讓老太太們很開心;日本則只有代剪指甲的服務。
 
人到熟齡,更要衣著光鮮 
不只是定期吹整頭髮,對穿著比想像中更講究,如同在電影畫面看到的,美國老人的穿著用色非常亮麗顯眼,大紅大綠,鮮嫩鵝黃或純白長褲或外套,都是日常穿著,而且一定擦口紅,顯得很有精神,看的人也覺得很舒服。像瑪麗老太太,天天穿著鮮亮的衣服坐在輪椅上,到處聊天,90歲的她一定化裝,項鍊、耳環一樣不少,她說「打扮漂漂亮亮,心情好,比較不老」。
 
日本老太太相對是樸實到不行,也許是文化差異,色調完全不同,不是咖啡色系,就是土黃色,連薄施脂粉都不願意,更別提戴手飾或擦口紅了,難免予人感覺真的是在養老,而不像是在享受老年生活
 
剛到美國的養老院時,總覺得和美國老人聊天,一點不覺得他們是老人。後來才發現,原來是在日本養老院看到的老先生老太太們,幾乎都是無牙或剩幾顆的狀態,多少顯得更蒼老許多。只有在吃飯時,有的會戴著假牙,但不合嘴、在口中亂動、隨時「伴奏」的假牙也不少。但在美國,老人們的牙齒相對漂亮而合嘴,美國人到60歲仍在做牙齒矯正的,大有人在。因為有一口好牙,美國老人不太需要吃所謂的軟爛老人食,他們照樣吃火腿或漢堡,而且牙齒好,有助營養吸收更健康。所以美國老人到90多歲仍高壯有百多公斤的不少,皮膚仍有光澤及彈性的人更不少。相對在日本看到的老人,不少老太太都只有230多公斤,普遍清瘦,或像風乾橘子皮般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雖然長壽,但健康品質不一定很好。
 肯定自我價值,不期待子女孝養 
在心情上,同樣是老人,美國老人普遍肯定自我價值,而不會自怨自艾的說「自己老了,沒有用了」,更不會有想死的念頭;在日本的養老院,常聽到說「活太老,太麻煩家族」的老人相對不少,也常將死掛在嘴邊。
 
而根據工作人員的說法,常提及想死的念頭,其實是希望引起注意關心的說法。 另外,在對子女的期待上,東西方的確不同。美國人豁達許多,美國人將養小孩當成義務或責任,照顧自己到老是自己的責任。有不少老人告訴我,早把房子都賣掉了,安心住進養老院。遇有節日時,子女會來養老院邀請長者到作客2 3天,或來個家族聚餐,比較不會有由子女照顧終老的心理需求。
 
無所求,沒有期望,也不會抱怨,所以提到子女時,大半是正面的聲音。正因為美國老人對子女的奉養心態是零,沒有期待,偶爾來訪都是驚奇,所以每當小孩或孫子到養老院來探視時,對老人而言都是加分,顯得非常開心。親子相處的品質反而很好。
 
反觀在日本的養老院,定期來探視是子女應該做的,一周沒來就會被「扣分」;日本老人常會說:「媳婦一星期沒來了,女兒說今天要來但還沒來」,因為期待反而有失落感,如果臨時有事不能來,老人反而容易出現負面情緒及說法,這也許也是東方人受傳統觀念束縛的結果。
 
美國老人相對獨立而堅強,過日子是自己的事,不是寄託在子女們的關心與否而決定快樂不快樂,和日本老人真的很不一樣啊!

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撒旦的詭計


撒旦的詭計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

我發覺我已經變成了一個宅女。一日二十四小時,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基本上都是手提電腦和智能手機不離身的。我可以一天不說一句話,但卻不可半秒不搞電腦和手機!

今天我無意中看到這一篇文章,起初我也不發現時時刻刻拿着電腦手機有甚麼問題,但是,它告訴了我中間的「秘密」……

讓他們忙碌吧!

以下是撒旦和其門生的對話。

撒旦說:「我們無法使人不去教會敬拜上帝,我們也沒辦法讓他們不讀《聖經》,不明白真理,我們甚至不能讓他們遠離上帝,如果他們跟上帝緊密結合,我們的權勢就敗落了!」

於是,撒旦的門生——魔鬼們焦急了,問撒旦:「那我們可以怎麼辦?」

撒旦說:「一個方法,要令它們不能接近上帝……就讓他們忙碌吧!讓人們每分每秒都停不下來,我們要讓他們天天為生活的小事煩惱、忙碌,製造無盡的虛華來佔領他們的心靈和腦袋,引誘他們去花錢!盡情去花,再盡情去賺,不擇手段的去賺,賺不了就去借,借不到就去搶!」

撒旦繼續說:「讓他們天天去忙,腦裏充滿世俗的事,叫他們再也聽不見上帝的聲音,讓靡靡之音充斥他們的家,所有的商店、餐廳……讓他們的腦都是世俗的聲音,於是他們就無法再想起上帝!」

撒旦愈說愈興奮:「要讓人們沉迷在電子世界裏,用二十四小時新聞佔領他們的心,要他們時時刻刻Check Email、發WhatsApp……要令他們的腦袋半秒不得安寧,一停下來就覺得空虛,讓這些電子產品不但沒改善他們的生活,反而令他們的心靈沒有半刻安寧……然後又要創造出形形式式的Online Games,讓他們沉迷在網上虛幻世界裏,令他們真實虛幻不分……要他們思緒混亂,情緒不穩!我要不斷製造宅男宅女,讓他們只能在虛幻世界裏生存,無法融入現實人群,永遠也沒時間去欣賞上帝創造的大自然……當人們忙碌、忙碌、忙碌……他們就會遠離神!當人們去聚會時,讓他們搞小圈子、講閒話,只會對別人批評,指責別人
,卻永遠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這麼一來,人們就會有無窮無盡的衝突發
生……小的是人和人之間的衝突,大的是國與國之間的……」


魔鬼們大叫好!!這個辦法實在太好了!

唯一得着就是焦慮

撒旦是成功了嗎?

那就看你自己了。

有說,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你看大自然從不憂慮過去又不追趕未來,它徐徐的由白變黑,由黑變白;由春至夏,秋入冬……人,又為甚麼要這樣忙碌,很逼、很趕?

除了焦慮以外,我們沒得到太多。

如果你能慢下來,又或者你不太忙,那實在是好事。

恭喜你!

逢星期四刊出

張洺華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二○○五年獲英國文化協會頒發「志奮領」獎
學金,前往英國牛津大學留學。現每天遊走於電台、電視、報章雜誌之
間,興趣廣泛,愛政治,愛音樂,也愛電影,近來更任職傳媒機構高級
副總裁。十年前綫記者生涯,專責兩岸政治採訪,○三年獲香港中文大學
頒發「傑出表現獎」。

■可有想過,沉迷電子科技,會令你離棄上帝、遠離真理?


冥想對健康有益

Apple News 7 May 2013
靜坐冥想有助刺激人類的基因活動。美國麻省總醫院專家安排26人參與研究,學習每日抽時間冥想,包括進行呼吸練習、念經及拋開生 活煩惱等。持續八個星期、每次維持10至20分鐘。
專家抽取測試者血液進行基因分析,發現當他們冥想後,部份對身體有益基因變得活躍,有助減慢細胞老化的過程、維持胰島素正常運 作。此外,對身體有害的基因也減少活動,包括可致發炎反應的「NF-kappaB」基因,長遠有助減少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癌 症等風險。研究又發現另一批練習冥想多年的人士,體內的有益基因也較一般人活躍,反映冥想對身心有益。

中國民族性

回應 Thomas 兄的來郵


值得研究, 中國自從在春秋戰國後, 歷朝多為"「老百姓」之中的刁劣之徒"上到位, 以前叫皇帝, 現時以黨為名, 努役人民實質相同. 冇計.

我欣賞中國文化, 是那些少數聖人及高人所傳授的文化, 如四書五經、儒釋道哲學、詩詞歌賦談人生等. 民族性近年觀察多了, 的確有以下文章的同感. ...........我都流著中國血, 但品性則不同, 惜人微言輕, 沒有領袖之才去為國民做點事, 只有無限唏噓!


殘積

On 14/5/2013 12:08, Thomas wrote:
......越了解,越不會濫用感情,你的憐憫之心,會用得越為謹慎,從佛 家的 角度,這個國家是很特別的,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國家,是一鍋無休止的報應和劫數。.....
(陶傑 2013年05月14日 Apple News)
若想了解英國人為你設計的什麼「廉政公署」,為何英國人走了會變質之類,一百年前中國的梁啟超有此診斷。
「吾不解吾國民之秉奴隸性者何其多也。其擁高官、籍厚祿,盤踞要津者,皆秉奴性獨優之人也。苟不有此性,則不能一日立於名場 利藪 間也,一國中最有權勢者,即在於此輩。故舉國之人,他無所學,而惟以學為奴隸為事。」
梁啟超先生論述他的國家,觀察準確:他認為越能爬上權力高位者,越是奴性深重的動物。梁啟超「偏激」嗎?如果「偏激」,為何 他的 文字列入中學機制?
中文詞彙之「努力」,你看這個「努」字,拆開來,就是「奴」和「力」。所以研究一國的民族性,由一個「奴」字入手即可。
梁大師沒有分辨的是:「奴隸」不一定是自願的,而是為武力脅迫,如非洲的黑奴在白人的槍炮下驅趕上船,但是「奴才」都是自願 的。 如中國宮廷的宦官太監。梁啟超對一個「奴」字未能一分為二,加以中西人性之區隔,這是他不足之處。
但是梁啟超在一百年多年的清末,已有西方人權意志優越,遠東奴性低劣的文化比較觀,已經很了不起。梁啟超說:「西國之民,無 一人 能凌人者,本無一人被凌於人者。中國則不然:非凌人之人,即被凌於人之人;而被凌於人之人,旋即可以為凌人之人。咄咄怪事。」
梁啟超的診斷,更有獨到之處,他認為中國人的「主」與「奴」,地位和性格,可以互換──你或會可憐那些遍地跪下磕頭的所謂 「老百 姓」,但有一天,讓「老百姓」之中的刁劣之徒,上位得到了權力,他隨時會是暴君。就像黃河──這條怪水,可以是溫順的「母親」, 但氾濫成災,可以殺人無數。因此,越了解,越不會濫用感情,你的憐憫之心,會用得越為謹慎,從佛家的角度,這個國家是很特別 的, 嚴格來說,不是一個國家,是一鍋無休止的報應和劫數。
一個民族「奮鬥」了一百五十年,不但沒有進步,而且日漸遇化而腐朽,自有科學的原因,煙水迢迢,恍如隔世,我向百年梁啟超致 敬。